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

和sissy聊研究

昨天淩晨和sissy聊了兩小時多,解開不少疑惑。一方面是sissy的背景和我相似,我們的看法似乎也很類似,加上在國外待數年的經驗,sissy給的建議對我都很受用。

最近在想究竟要研發替代役服三年,去理想的公司工作;或是先當兵一年再出國唸博士,累積夠實力再去理想的公司或學界工作。然而出國唸博士是很複雜的事,先不談它的困難度,每個人出國的動機都不同:想了解不同的文化、想見識厲害的人、想在國外就職、想拿頭銜。但這些對我來說,動機都不夠強烈,我也想想見識厲害的人,唸大學和週圍的人互動較多,或許還有可能,但唸博士就難說了。而碩士畢業先去就職,如今在等待時機回學校讀博士的sissy,唸博士的目的是為了完成自己想做的題目--這正是我追求的目標,只是我仍未找到非完成不可的題目,不曾想到這個動機。sissy提到,他覺得許多博士生唸了五年才畢業,是因為他們進去前只有一個方向,開始唸博士後才在找專攻的點,自然要先花費兩三年打基礎找目標。雖然這個說法相當嚴格而不易達成,但這看法正好適用在我身上。如果我沒有找到明確的目標,找到非做不可的題目,為什麼我要費很大的力氣擠進讀博士的門檻,再來思考擠進來了要做什麼?sissy又提到,平時也可以想自己做的題目,工作有空時就抽點時間進行,待流程都想得差不多清楚,由目標反推回起點的路都標示好後,再進去唸博士也不遲。如此一來,也許兩三年就能找到博士學位,因為你進去只是把想法實現而已。

我和sissy提到我有想做的方向,但仍未有非專攻不可的點,sissy強烈建議我先去工作再說。這對自認唸博士準備條件都差不多的我來說,是個當頭棒喝,事實上我仍未準備好。換個角度想,當明確的目標出來時,申請學校也會變成簡單的事,SOP、想找的教授都會自然地隨著這個點而展開,這無嘗是值得一試的方法。不過台灣和國外的不同是,工作之外的時間很少,想在平時尋找研究目標,難度比國外工作的人高很多。我問sissy,那你擔心過年齡增長腦力體力下降的問題嗎?sissy的回答很直接,那只是熱情不夠的藉口。

整體來看,sissy提的想法和一些大師寫給研究生的信重疊,但由於我們研究的領域相似,對研究的看法相似,而sissy自身給了個實證,而且是正在發展的實證,而不是完成二十年後的老人和小毛頭分享的心得,因此我受到的影響更為強烈。

其它也有聊到人際關係的重要性,還有在國外工作的情況,真的是薪水多工時少。另外,即使是大公司,也是靠經驗分勝負,不見得會遇到憧憬的強者。也許只有研發中心(非產品研發)才有可能實現心目中的理想工作環境吧?也聊到國外大學的通識課很讚,聊到sissy參加Data Mining大賽的事,聊到對Data Mining的看法,像是我們都不喜歡複雜的數學式子,會質疑複雜式子的必要性,有否可能實用,偏偏這類論文似乎較容易投上。也談到近來Data Mining似乎沒有革命性的發展,沒有公信的benchmark,目前的發展似乎有些混亂。這些只是兩個小毛頭的觀點,經驗尚淺,不足以代表整體。

這次的談話帶給我許多啟示,目前的規畫差不多確定了,但我還會再找幾個不同背景的人聊聊,思考不同層面的考量,再決定最後要怎麼走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