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

興趣和賺錢

未來想做什麼工作,可以看成在興趣和賺錢之間做平衡,也就是這樣的公式:

w(job) = r*w(interest) + (1-r)*w(money)

如果w(interest)能量化,能得知比重 r 的值,這是個簡單問題。許多人可能放棄尋找interesting job,一來自己的興趣很難找,二來有趣的事很難賺錢,於是有些人的看法是,先賺夠錢再退休做有興趣但不賺錢的事。

對我來說,最重要的是活著的目的,我覺得活著就是為了享受,要活得有意思,怎麼個有意思法,仍是半開放問題,但我確信我無法接受先賺錢再退休這種說法,一來是賺錢時很無聊,二來是退休後我要做什麼? 還是得回頭找什麼是有意思的事。

無奈的是,判斷什麼是無趣的事很容易,找到有趣的事很難,我一直搞不清楚我想做什麼,想過什麼樣的生活。 只找local optimum很容易,只要判斷新的事是否比現在的事好,但我常會懷疑,這個方向是否正確。

依目前不同時期體驗過的生活來看,最有趣的生活是各種活動都有,要生活充實,心靈悠閒,循環週期要小,活動包含:

做出有用的東西、得出新的心得、看ACG、看小說、看不同領域的閒書、聽音樂、做音樂、打球、和朋友閒聊、增加CS能力、找強者聊特別的事、…、以及免不了的賺生活費

時間有限,我總希望能找出同時滿足多方期望的事,比方和強者共事做出有用且賺錢的東西,並在做的途中學到新的能力。

由於這樣的期望,我時常選擇能一石數鳥的事,久而久之,沒想到這個習慣對我產生很強很正面的影響,唯一小小負面影響是做事挑東挑西,很不情願做一石一鳥的事,但有些必要之事就是這麼單純。

從小到大,我唯一持續具有的使命感是「資訊整合」,從這角度來看,進Google工作最合我的志向,但這事難度很高,不過沒試過也不知道難度有多高,我想碩士畢業那個暑假,我會嘗試看看。

那麼,在那之前,在畢業之後,我要做什麼? 什麼是有必要做的事? 如何才能避免浪費生命和瞎忙? 我有自信不會落入忙碌無意義的生活,但很難專注在一件事上,做不了多久我馬上會詢問自己:

“是否存在更有意義的事? 我該維持目前生活的步調嗎?”

很慘的是,看書中途也會這麼想,睡覺時也會這麼想,做任何需費些時間的事前也會這麼想。

生活太平淡時可以加速決策,”反正不做也沒啥變化,先做再說吧”,但當有多件事可做,且已做了一些事時,就會徬徨是否該多做新的事,即使機會稍縱即逝。舉例來說,我不想落為一直發現有賺錢機會,而一直賺錢,賺到最後忘了自己為何需要賺錢。為了充實而充實,為了特別而特別的,都會落入爬不出的泥沼。

學生生活即將剩最後一年,進大學前的理想生活只剩這個機會實踐,不知最後我會帶著懊悔離開學校,還是慶幸終於能體驗理想生活。

我的理想生活很簡單,每天早睡早起,固定時間運動,每天學英文數學,兩三天看看閒書,維持更新電腦科學和工程的能力,偶爾練琴作音樂,讀詩詞古文,學日文,不可省的ACG休閒,週末和朋友聚會,最重要的是能持續數個月以上。

學生時代有可能做到,但出社會後面臨經濟問題,則變另一回事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